玩單眼相機這幾年在採購上的其中一個心得:
『如果決定投入攝影這個嗜好,那麼投資閃燈是一個絕不後悔的選擇。』
相較於機身或鏡頭,閃燈幾乎不太會有價格上的波動,真的是早買早享受,晚買未必享折扣,
閃燈通常會壞的是燈頭,被視為耗材,不論公司貨或水貨通常不列在保固範圍內,其他部分要故障機率很低,
因此如果有相當價差,通常會選擇水貨較為實惠。
副廠閃燈中幾個較知名大廠有NISSIN、METZ、SIGMA,但要買到for PENTAX的可真不容易,
SIGMA引進的量很少,NISSIN則好像沒見過,剩下METZ在這幾年出好幾款產品,算是相對容易買到的,
且METZ為德國品牌,產品又標榜德製,且高階產品有子燈設計,這些特點是吸引我考慮的因素,
近期線上購物剛好有特惠,價格跟水貨不相上下,就決定下手了!
過往METZ主要是立福代理,但目前還有興華拓展,到底是什麼情況,還滿混亂的,
總之目前市面上存在有兩個代理商在販售METZ閃燈,但似乎販售型號不相衝突。
內容物很簡單,厚厚的一本手冊,但沒有中文!
一個閃燈座,但看起來不怎樣,還有一個閃燈袋,這比較實用。
以一支METZ當家的高階閃燈來說,我覺得真的很陽春...當初買NIKON SB900,拆箱的配件看了真的是感動...
閃燈的形體非常粗線條,如果不是認識METZ,這樣的做工真的以為是對岸的小品牌,
德國的工藝好像不是這樣的水準而已吧...
不過以我曾經接觸的NISSIN高階產品DI866,也是半斤八兩就是了。
接角是金屬底座,對耐用性多少有幫助,固定採用傳統的旋鈕式,好處是不容易出錯...卡死拆不下閃燈,
幾年前PENTAX AF540不時有人遇到閃燈拆不下的窘境,甚至搞到斷頭的...
可以韌體更新與外接電源,我想更新應該很少有機會用到吧,
接在K-30上,TTL與高速同步都可以正確支援,而接在K200D上就無法支援高速同步,會卡在快門1/180。
電池艙蓋的設計就一般常見的方式,但不是很好關上。
非常簡潔的外觀,我覺得操控與外觀真的有點過氣,按鈕操控手感不夠靈敏。
擴散板與反光板都有內建,不過效用應該很有限,受限於燈頭體積,其面積都不大。
最後來個比一比,手上的三支閃燈:METZ 58AF-2、PANASONIC PE36S、NIKON SB900
METZ真的是頗為嬌小,只比PE36S略長一點,實在是SB900有點巨大。
最後重點考評,先說缺點:
- 公司貨竟然沒有中文說明書,如果沒有價格誘因,很難考慮公司貨。
- 閃燈座形式不優,配件太陽春(我是跟NIKON來比,到底是NIKON太強大?!)
- 按鈕操控手感欠佳,欠缺時下主流轉盤設計,不夠人性化。
- 電池艙蓋有點難蓋上,不夠順手。
或許這些缺點問題不大,優點還是不少:
- 沒中文說明部分,查詢網路還是可以有些資訊,功能的強大程度略遜於NIKON也比較沒那麼複雜。
- 配件部分或許反映於價格吧,METZ頂級閃燈卻只要原廠閃燈AF360的價格,夠實惠了。
- 按鈕手感努力適應吧,色溫、TTL的準度都相當不錯,出力大、回電快,表現稱職的一支閃燈。
- 子母登的設計很有趣,對於需要補光時還是有一定效果,不過子燈的出力是需要手動控制強弱。
- 體積適中,搭配大小機身都不置於有頭重腳輕之感。
因為我平時主要使用NIKON系統,所以總會以NIKON來做對照(CANON的高階閃燈沒用過),
METZ整體感覺就是務實取向,沒有炫麗的介面與外觀,但有稱職、沒啥好挑剔的表現,
色溫表現與PE36S相比,較為偏暖些,
直打的準度要注意距離目標遠近,太近容易過曝,這用哪家閃燈都如此,
剛到手不久仍在摸索測試,期望品質與耐用度有傳承德國的工藝水準(過去NISSIN的品質看過些案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