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ENTAX是我入門單眼相機的品牌,也因此對其有股特別情感,即使現在主力使用NIKON系統,仍不捨割捨,
當時買的是K100D SUPER,雖定位為低階機種,但確有相對較低價格,又有機頂屏幕,
用了一年多,在台北的午後一場突然的大雨淋濕了相機包,K100D SUPER也些微進水,經過一番搶救又復活,
但後來還是賣了改換下一代K200D,就這樣用了好陣子,逐漸熟悉單眼相機的特性,
對焦系統一直是PENTAX最大罩門,考量換到中階機種,在當時NIKON D90與PENTAX K7中抉擇,
最後考量到閃燈系統、鏡頭群等因素而決定了D90,並以NIKON系統為主力,
PENTAX則保留了DA LIMITED定焦鏡群,包含了21mm、35mm、40mm與70mm,
時至今日,K200D大概都是在拍拍靜物寫真時才會出場,
由K200D後,陸續出了K-m、K-7、K-x、K-r、K-5、K-5II、K-5IIs、K-30與K-3,
曾有念頭是否添購新一代的機身來讓手邊的DA LIMITED鏡頭有更好的發揮,
但用慣有機頂屏幕,現下的選擇只有高階機了,價格上也不便宜,直到日前到COSTCO逛到K-30,
K-30是2012年5月上市,近期也已有後繼的K-50了,已算老機且據說也停產了,
把玩了一下機身,雖然小但握感不差,沒有機頂屏幕確有雙滾輪,跳脫過去對低階機身的設計,
瞄了下價格含KIT鏡只要13999!?好心動,還是公司貨呢,這比我當年入手水貨K100D SUPER還便宜,
但當下展示只有白機身,詢問人員似乎也是僅剩白色,猶豫了幾天決定還是要了,畢竟價格真的很殺,
結帳後到提貨區領貨時,小姐告知說有黑與白兩色可選,真是意外啊~而且還有個公司貨的相機包。
原本已經覺悟要體驗一下白色機身,不過我還是習慣黝黑的機身質感,機身小巧但曲線確是相當精實,
看看手握部份刻意設計的凹陷,提升右手握持的穩定性,
機頂沒有屏慕,但注意到了嗎?具備前後雙滾輪!衍然就是中階機的象徵,
轉盤上留意到了嗎?有個模式TAv即快門光圈先決,這非首次出現於PENTAX機身上,卻是別家也看不到的,
由使用者決定快門、光圈兩參數,而機身自動決定ISO,當然...若是預先設定AUTO ISO的範圍不夠,
仍是可能造成曝光不足或過度的照片。
少了機頂屏幕,要迅速改變設定參數就得依賴機背上的快速鍵,對我而言需要適應一下,
因為平時上下左右的按鍵是用於選擇對焦點,而這些鍵又分別具有各自功能,因此難免對於迅速操控會有影響。
買的這款KIT組是搭配普通的18-55mm,而非WR版本,以這價格有多一支鏡頭已可偷笑了~
說起這支鏡頭,在手上歷經三進二出,第一次買KIT組是一代鏡頭,金屬接口,後來隨K100DS賣掉,
後來懷念其便利性與耐操性,又購入支二手鏡,隨著主力放在NIKON系統上,PENTAX縮編為定焦鏡又出掉,
所以這次第三度入手,不過算是二代鏡,塑膠接口版本,這款鏡頭的表現其實相當不錯,色彩與銳利度都有水準,
可惜隨著PENTAX的東家易主,過往綠圈的特色不再存在,上頭SMC的銘牌或許不久也會被取代為HD,
有點遺憾呢,過去NIKON金圈、CANON紅圈、OLYMPUS藍圈各自表示其高階鏡頭象徵,
近期DA LIMITED改版把那些綠圈都換成紅圈...總覺得很怪...
同時另外購入的電池架D-BH109,這是副廠的,原廠的實在貴到買不下去,
原機搭載的是鋰電池,蓄航力比不上高階機,但官方測試還有480張拍攝能力,這玩意先買個備用吧,
關於電池架有些負面心得,像是使用時不夠穩定,即使用三洋低自放電電池依舊,而副廠電池架製作精度不佳,
有些稍微長了點倒置電池蓋不容易蓋上,甚至裝了後不容易取出,
我選擇的這款倒是密和度、長度都還滿OK的,觀察網拍上似乎有不同版本,可以從架上螺絲配置位置做辨別,
在此附上幾個不同角度照片供參考。
下面照片中,兩個矩形的銀色金屬就是電力接點,整個支架是以塑膠製作,強度上的確稍弱,
原廠在上下端好像是覆蓋上整片金屬,強度上就覺得好些。
裝上電池後,有點像子彈上膛,老實說這樣更換電池有些不夠便利,所幸的是使用低自放電電池若是穩定,
蓄航力是不錯的,拍攝要破千張並非難事,看到說使用電池架供電不穩是覺得很意外,
畢竟這種設計對PENTAX來說並不陌生,是否為一些個案?有待日後測試。
這邊附上實際裝機的樣子,不論裝鋰電池或電池架,都會有個灰色卡榫去擋住電池以防止掉出,
這款電池架長度設計剛剛好,卡榫輕易的卡上,與裝鋰電池情況相近。
這兩天操控K-30的心得:
- 我最在意的對焦系統果然有長足進步!「SAFOX IX i+」對於戰力提升有很大幫助,
追著小朋友拍攝不再那麼無力了,在戶外光線充足下,搭配KIT或DA 70mm,都有一定的成功率。
由於搭配的鏡頭都是無鏡頭馬達,滿期待日後搭配有鏡頭馬達的狀況是否可以提升一個檔次。 - 不過對焦系統要追上NIKON還有相當空間,稍暗處的對焦馬上就性能大降,
再者AF-C的能力略顯不足與遲鈍,依賴人工以AF-S手動不斷對焦的成效還比較好。 - 高ISO表現還算不差,不過在ISO1600時的畫質不知是否錯覺,有時覺得細節掉很多,需再觀察。
ISO的控制上少了一個設定安全快門的參數,讓使用者決定ISO往上提高的快門值門檻。 - 機身真的很輕,搭配減壓背帶掛在身上不太有負擔。防塵防滴的機身設計也令人十分有信賴感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