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工作效率,搞了一台I7系統,CPU選擇了I7-4790K,算是相當高階的處理器,
但為了整體預算,主機板還是盡量挑選經濟效益高的,這款CPU是可超頻的規格,
原廠預設時脈4G,動態超頻到4.4G,目前自己在稍微的小超到4.5G,實在是沒料到這個處理器太熱情了!
不想把系統搞的複雜,堅持使用空冷,最佳的空冷就是塔型散熱器,選擇了Cooler Master Hyper 212X,
這已經是機殼能容納最大高度的塔型散熱器,當然還有更巨大的,
對於機殼內部不管是橫方向、縱方向都是極大挑戰,費用大概也更高達2000~3000元了,
相比之下選擇了Hyper 212X真的是頗經濟,但也受限其散熱極限能力,在核心電壓直接設在1.25V下,
以OCCT測試可穩定運作且不掉頻,因若是溫度高達100度,保護機制會強制降速,對於性能要求就失去意義。
目前手邊除了Cooler Master散熱器隨附的散熱膏,另有知名的Y500,不過沒考慮用上Y500,
因為耐久度恐怕不足,需要勤勞的更換,但頻率要多久更換,就很難拿捏。
原先使用Cooler Master散熱器附的,不知其規格如何,只覺得黏稠的很,用起來中規中矩,
後來看到些熱血玩家對高級散熱膏的評價,也手癢想去弄來試試看,原本屬意AS5、MX-2,
價格雖有點高,4g就要300元左右,但想想用在I7-4790K上也不算浪費了,加上不打算常拆...
後來卻買了MX-4回來,因為看到導熱係數高達8.5W/mk,實在很威啊,價格比MX-2只貴一些些...
MX-2的評價據說比AS5高,除了表現更優,也不太需要磨合期,自然對於MX-4更期待些,
不過一些散熱膏評測結果,其實差異是很微小的,要有心理準備...
拆下散熱器並做清潔後,直接擠上MX-4在處理器上,比想像的稀,並不很黏稠,
包裝上還標榜耐用8年,非常符合我的需求,既然是工作用,穩定為首要!
使用OCCT測試結果,不管是待機或跑測試的溫度,的確沒有想像的突破性表現,差異頂多1~2度,
不過對於長時間的測試,像是執行30分鐘以上的燒機,有個值得注意的情況出現,
因為OCCT我會設定核心溫度為95度作為一個停止測試門檻,如果以Cooler Master的隨附散熱膏測試,
這樣長時間燒機是很有可能會跑不完,廢熱不斷累積,整體均溫是會緩慢上升,
(我平常測試OCCT大概是抓10~20分鐘為基準,能過關的話,應付平時工作需求是足夠的,
燒機超過30分鐘就是來看設備能耐到哪)
使用MX-4雖然有同樣情形,不過燒機測試過30分鐘不成問題,其間溫度瞬間有衝到97度左右,
但很快的又被降溫回來,OCCT尚未做出反應停止溫度又降下,或許高導熱係數的能耐在此發揮出來吧!
如果有些預算,Arctic Cooling MX-4是值得用用,Y500就留著平時裝機用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