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如先前所提,因為工作需求弄了一台I7系統,不過為了處理溫度問題費了一番功夫,

這邊沒有圖,純粹就文字來簡述結果,對於有同樣困擾的使用者作為一個參考,

如果你使用的是第四代I7、I5,我想應該會有些參考性,也歡迎提出討論。

---

由於我主要用途跑計算程式,需要長時間開機,因此除了要求速度、穩定,也希望不能太吵,

我的機殼是用CM RC-335U,這是款中型機殼,機殼的開孔我很喜歡,孔洞不多不少,

前面板也有適當的防塵濾網,系統風扇我只使用前吸(12cm)後抽(12cm)

側板孔洞保持自然進氣,平時都是機殼封閉狀態。

我的機殼限制CPU散熱器高度極限163mm,對於一般選擇塔型散熱器已經不算小了,

但是對付I7-4790K真的是相當吃緊,先說這邊使用測試程式,我通常用OCCT 4.4.1LinX 0.6.5

LinX對CPU的壓榨能力非常變態,會比OCCT操出的溫度又多上至少10度吧!

雖然平時使用讓CPU滿載可能都不會比這兩套程式誇張,

LinX我當作是一個極端測試穩定性的參考,而OCCT則是作為一個穩定性與散熱能力的參考

---

【Cooler Master Hyper 212X】

再經過一番測試比較後,不得不說,在16cm高度中,這恐怕是最高CP值且有非常不錯的效能,

因為他僅需要約一千出頭就有4根熱導管以及雙風扇,

在相近高度的塔型散熱器,CM還有採用均熱板技術的V4 GTS、TPC-612,不過價格多快一倍,

但是能夠提高多少壓制溫度的幅度,我並不抱持熱觀,看到評測不多,但結果似乎還好,

最近有些採用6根熱導管的或許可以期待一下。

此散熱器可選擇性安裝單風扇或雙風扇,測試過雙風扇的確效果有好一些些。

當I7-4790K使用核心電壓1.18V超頻至4.5G,執行OCCT10分鐘後,記錄的溫度起伏在68~78度,

若執行LinX,記憶體設定為ALL(我系統記憶體配置16G),跑個20回,溫度很快就是在95~100度,

也就是會開始降頻,無法穩定維持4.5G。

【Thermalright TRUE Spirit 120M BW Rev.A】

利民的真魂似乎改版很多次,連配件也有變少趨勢,但散熱器本體的質感真的不錯,

尤其CPU接觸面超閃亮的,散熱器本體比212X似乎稍微大一點,不過高度卻少一截,僅14.5cm,

可能跟熱導管改成傾斜設計有關係,其最初目的是為了閃避可能卡到記憶體,

雖然該散熱器保留裝雙風扇的可能,但我覺得應該有難度,因為高度降低有傾斜向另一邊,

第二顆風扇有很大機會與主機板上的元件互卡,另外這版本的風扇固定由過去鐵絲扣具改成風罩,

我實在覺得風罩扣具的設計還是有點遜,安裝上沒像CM可一次到位。

當I7-4790K使用核心電壓1.18V超頻至4.5G,執行OCCT10分鐘後,記錄的溫度起伏在77~87度,

若執行LinX,結果想當然更慘~

其實我覺得120M有機會表現更好,因為光看散熱器本體就覺得導熱效果應該略優於212X,

120M本身配的12cm風扇轉速最高1300轉,而212X轉速最高1800轉,風量就有差別,

120M其實也可容納的下自家14cm風扇,但很遺憾的是沒有鐵絲扣具可用,

不然很難得用上14cm風扇後總高度才約16cm呢。

---

我看了許多測試評論,時脈在4G以下的溫度要壓制都還滿容易的,上述兩顆散熱器都可輕鬆勝任,

到4.4G差不多是極限,以OCCT測試的溫度還OK,LinX也還勉強不太會降頻,

一旦過了4.5G,塔散勢必得往更大體積去發展才有壓制溫度的可能性,但這就牽涉機殼的相容性了,

要容訥的下這類散熱器的機殼,我是覺得稍嫌大了點。

玩過第三代I7-2600K,預設電壓超頻到4G,僅以CM 暴雪T2來輕鬆壓制溫度,

記得LinX測試下溫度才80度吧...

如果你也用I7-4790K,16cm高度的塔散別懷疑就是Hyper 212X了,

預算拉高上去可以看看V4 GTS、TPC-612、CRYORIG H5...等。

arrow
arrow

    stanley67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