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了自己的家,就會想在櫃子裡擺上幾漸有文藝氣息的玩意,琺瑯壺就是個這樣的東西,不只當擺飾好看,
更是具有實用價值,琺瑯壺不僅只是用於手沖咖啡的器具,廣義的說他算是桌上日常的茶具或鍋具之一,
在咖啡手沖壺中,最知名的兩大品牌即是月兔印(TSUKI USAGI JIRUSHI)與Kalita的大嘴鳥。
據說琺瑯壺在台灣有點被過度炒作,導致價格偏高,但隨著越來越多人引進,競爭者眾反而壞了市場,
因月兔印的琺瑯壺算是台灣目前相對較合理的價格(與日本當地買差距不大),也成了我先下手的目標。
網購以1.2K的價格就這樣帶回家了...
由於賣家現有庫存色有限,選了這把類藍色的壺,其實原廠提供的色彩是相當繽紛多樣的。
原以為琺瑯壺是像瓷器一樣的材質,看了介紹才知道:
琺瑯,是指在金屬表面以高溫方式鍍上一層玻璃材質釉料的加工技術。以琺瑯材質製作的器皿,擁有質地輕巧,
表面平滑不易沾黏、好清理的優良特性,且兼具良好的抗菌與抗酸性,同時隔絕了金屬面與食物的直接接觸,
故而能夠保有食材應有的原始風味。
也因此是可以直接在火上加熱,不過哪捨得呢,我還是乖乖用電熱壺加熱後,再將水倒入吧~
在台灣慣稱月兔印多半也與這張壺身上的貼紙有關吧!
壺身的釉料全是以人工上漆,所以在小地方上難免可見到不完美的小缺陷,內外層使用不同色的釉料,
但這個上蓋我是覺得有點不知該怎說...蓋在壺身是鬆的,所以我使用時通常是把蓋子另外收起來,
怕倒水時時,蓋子掉落而落漆~
由於是全金屬壺身,倒入熱水時,手把會有相當溫度,夏天使用時,可能會覺得有些燙手,需要練一下...
有些人是在把手纏上細繩,美觀又隔熱,不過敝人手不巧,加上纏上繩子後總覺得要定期清理避免卡垢,
好像很麻煩耶~
大部分的琺瑯壺會見到上釉料不完美地方都是在壺嘴,或許跟製作過程有關吧,
看過相關影片,沾上釉料的壺會倒置吊掛著,多餘的釉料可能都從壺嘴低落所致。
底部有打印商標,並證明made in Japan~
由於我原本使用的手沖壺就是0.7L,對於平時大多沖泡1~2人份的量是剛剛好,所以也直接選擇0.7L的琺瑯壺,
手感上有些微挑戰性,控水需要練習才能穩定細流,這支壺的出水水柱沒有我另支Tiamo的壺來的細,
但是可以做到較大水量衝擊且保持出水柔和特性,這是另支壺難以表現的,
前面提及挑戰性的另一點是,出水狀況隨著壺內剩餘水量會有敏感的變化,
因此手沖過程需不斷修正持壺的傾角維持出水量,隨著壺內水量越少難度也提高些。